历史
1799年7月15日,当时随着拿破仑占领埃及(1798年—1801年)的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港口城镇郊外,指挥圣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的地基扩大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一颗黑色的大石头。他意识到这颗石头的重要性而向指挥官阿卜达拉·杰克·德·门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报告,后者决定应该将这颗大石送去给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Institut de l’É;gypte)里之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并于同年8月运抵开罗。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据发现地点而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1801年,拿破仑的大军被英军打败投降,也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埃及的占领权易手也掀起这批法军在埃及收集到的古物之所有权争议,当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希望能保留这批古物并在6月开罗破城时,带着它们避走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但英方却认为这些古物是没收品,应当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当时,著名法国自然学家艾奇恩那·若弗鲁瓦·圣-蒂莱尔(É;t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曾致信英国大使威廉·理查德·汉弥尔顿(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威胁如果英方豪夺,他们将焚毁这批发现物。英军在占领亚历山卓后,与法方签订亚历山卓协约(Treaty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结束法军在埃及的占领,根据此协约法军在占领期间于埃及发现的古物,也应一同转移给英方。但法军在撤退时并未依约缴出罗塞塔石碑,而是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渡回欧陆,但功败垂成半途被英军捕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拥有权。
罗塞塔石碑在1802年时运抵英国,并且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作为收藏,从此之后罗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馆的埃及馆中,是该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曾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 1917年时,接近尾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由于博物馆方面担心伦敦遭受到激烈的轰炸而损伤古物,因此将一批包括有罗塞塔石碑、较为轻便容易搬移的重要古物,偷偷藏匿在霍本(Holborn)一带深达地下50英尺的地下铁车站中,为期两年。直至大战结束恢复和平后,才将古物移回博物馆继续展览。
不过,并不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很乐意见到罗塞塔石碑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例如设址于开罗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是埃及文化部的下辖组织之一)主秘、也是知名埃及考古学家的札希·哈瓦斯博士(Dr。 Zahi Hawass)就曾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